当前头条:世界首例常温机械灌注技术支持下盆骨环重建术,器官医学在骨科又一创新
2023-06-07 09:35:22 来源:医联媒体 编辑:

近日,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团队受中山一院骨肿瘤科的邀请,利用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完成世界首例离体下肢体外灌注+常温机械灌注骨软组织再植+盆骨环重建术。这是器官医学在骨科的首例临床应用,再一次展现了器官医学在疾病治疗中的优越性。

正值壮年的陈先生5年前在上海确诊了左髋部软骨肉瘤,接受了两次肿瘤切除手术,但是肿瘤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迅速复发并且出现了肺部和颈椎的转移,承受了5年钻心刺骨的疼痛。他辗转全国多地求医,但结果却是“肿瘤太大、侵犯太广、无手术机会”。在这5年间,为了对抗病魔,陈先生接受了放射性粒子植入、髂内动脉超选择性栓塞和化疗等治疗方式,但肿瘤仍然缓慢进展,每天严重的左骨盆和左下肢疼痛使其痛不欲生。由于肿瘤侵犯腰椎椎管内,神经压迫使得他原本健康的右腿也出现了疼痛和活动障碍。最后,陈先生来到中山一院骨肿瘤科学科带头人沈靖南教授的门诊寻求帮助。

▲术前影像提示左侧骨盆巨大软骨肉瘤复发伴骶骨、多个腰椎及椎管内侵犯


(相关资料图)

沈教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联合器官移植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核医学科、手术室、输血科等学科,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但由于3次复发手术后肿瘤巨大,巨大肿瘤切除后造成左侧骨盆、腰椎、骶骨广泛骨缺损,影响骨盆稳定性。并且,肿瘤已广泛侵犯左侧骨盆、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骶骨和第3-5腰椎左侧椎体,切除肿瘤易造成左侧腰、盆、髋、臀广泛软组织缺损,创面覆盖和修复重建困难。

沈教授计划利用下肢健康的骨-肌-皮复合组织瓣再植修复手术创面骨与软组织广泛缺损,但由于切除肿瘤手术复杂、耗时较长,再利用的残肢骨-肌-皮复合组织瓣很难耐受如此长时间的离体缺血状态。

为使残肢在离体状态保持血流灌注和活力,沈教授与器官移植科何晓顺教授团队多次讨论和设计后,创新性地将器官移植“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应用在保存肢体上,成功解决了肢体无法离体保存过久这一关键性难题。这是继肝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后,中山一院“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在保存肢体中的首次应用。

▲手术切除范围及重建方式示意图

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器官移植科与骨科团队在术前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就整个手术的流程进行了多次预演,确保肢体在离体过程中血流不中断,保证肢体的最大活力。同时两个团队就手术所需物资进行了协调,保障了离体肢体维持活力所需的治疗措施。

这台高难度超半骨盆截肢手术耗时11小时,手术完整切除了左侧半骨盆、左侧半骶骨及第3、4、5左侧腰椎椎体及附件。残肢离断后,在体外灌注机上以10U浓缩红细胞配比灌注液进行灌注,持续至肿瘤切除完毕,共计4.5小时。随后,按照术前计划,利用残肢股骨回植,重建骨盆环完整性并完成创面软组织覆盖。术后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目前该患者已顺利康复出院。

▲残肢“常温机械灌注”持续体外灌注

何晓顺教授表示,“常温机械灌注”技术的出现,使原本需要追赶时间的手术变得从容。在常温机械灌注技术的加持下,医生们可以放心、细心的专注于消灭肿瘤,无需顾虑离体肢体因为血供中断出现坏死,将争分夺秒的手术变成从容不迫的艺术。在该技术的助力下,超半骨盆离断术可以完全切除肿瘤边缘而无需过度考虑骨缺损和软组织覆盖的问题,同时术中还能评估离体肢体的活力,使患者在术后拥有稳定的骨盆环、理想的坐姿以及良好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接受程度和术后的生存质量。

据何晓顺教授介绍,这是器官医学新理念在新领域的新实践。传统的医学治疗手段基本集中在分子、细胞、系统及全身的层面进行,但是针对于单个器官的治疗手段仍然欠缺。而器官医学的本质就是在器官层面进行治疗,不影响其他器官的活力及功能。器官医学之前已经在肝脏、肾脏、心脏领域进行了实践,充分展现了这一理念的优势。这次与骨肿瘤科合作完成世界首例离体肢体不中断血流体外灌注及骨软组织植入术,又一次证明了器官医学的普适性,可以应用至人体的各个器官。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