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医疗 > 正文
环球最新:【世界麻醉日】麻醉医生来辟谣:麻醉让人不痛,会傻?
2022-10-14 15:37:39 来源:医联媒体 编辑: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手术麻醉中心主任 曹铭辉 教授

1846年10月16日,现代麻醉学创始人William T.G. Morton在麻省总院成功实施了第一例乙醚全麻手术。为了纪念这一麻醉史的开端,每年10月16日定为世界麻醉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手术麻醉中心主任曹铭辉教授表示,随着麻醉药物和器械的进步,舒适化医疗已经成为临床医疗的发展趋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舒适化医疗悄然成“新宠” 核心是无痛诊疗

现代麻醉学范畴已不局限于手术麻醉,还包括特殊临床麻醉、急慢性疼痛诊疗及无痛门诊、ICU、心肺脑复苏和癌痛治疗及血管痉挛性疾病的治疗等。现在越来越多的要忍耐疼痛和不适的检查,也可以通过接受麻醉的形式在放松舒适的状态下进行,现代麻醉的技术和完善的监护系统可以确保正常患者麻醉期间的安全。

舒适化诊疗是指在专业监护下,由麻醉医生通过静脉使用镇静、镇痛等药物,让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目前常规应用在无痛胃肠镜、无痛宫腔镜、无痛取卵、无痛人流等方面。曹铭辉教授指出表示,无痛诊疗相当于“睡一觉”就完成了检查和治疗,可显著缓解诊疗前的焦虑、紧张,减少诊疗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避免因紧张、痛苦而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循环波动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对于施行诊疗操作的医生而言,由于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无肢体自主活动,可以更从容、细致、精准地观察或处理病变部位。

无痛诊疗安全性高,麻醉医生能“保命”

无痛诊疗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从目前的临床实践来看,无痛诊疗的安全性是很高的。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及身体状况用药,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人会在麻醉过程中出现打鼾、呼吸减慢或停顿、血压及心率下降等情况,极少数人会出现药物过敏反应。但在麻醉医生及监护仪的全程监测下,这些异常情况都可以得到麻醉医师团队的及时处置。

在医院里,麻醉科是一个承担着各种各样手术病人麻醉工作的科室,承担着手术顺利开展保驾护航的任务,常常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麻醉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外科手术就必然有麻醉医生的出现,“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每台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外科医生的精准操作、离不开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更离不开麻醉医生的精准麻醉。

“不会痛但会傻?”权威麻醉医生忍不住要辟谣

很多人担心麻醉后人的记忆力、思考能力会下降。从国内外多年的临床实践来看,这种担忧大可不必。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无痛诊疗的麻醉药物均具有超短效、可逆性的特点,即麻醉药物会快速代谢、无残留,麻醉过后身体功能可以完全恢复。

麻醉医生使用的是静脉麻醉药,所以在麻醉前需要留置静脉针。实施操作时,通过静脉针推注的麻醉药物起效极快,一般推注数秒后,就可以进入梦乡了。麻醉医生会根据诊疗操作的刺激程度以及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调整药物用量,保证麻醉深度,诊疗结束后即停止用药,由于药物代谢很快,大约5~10分钟,患者就能从睡梦中醒来。整个过程放松、舒适、无痛苦、无记忆。曹铭辉教授强调,“所谓的麻醉过后人会变傻,记忆力下降,可能只是心理作用而已,无痛诊疗中使用的镇静、镇痛药物成瘾性极低,且药物使用量少,即使短时间内多次使用都不会上瘾。”

专家简介

曹铭辉,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手术麻醉中心主任、麻醉科主任、日间手术中心执行主任、深汕院区副院长。目前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名誉主委。

从事临床麻醉与疼痛诊疗工作近三十年,擅长各种疑难危重病例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尤其在复杂肝胆手术、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并皮瓣转移修复手术的精细管理及困难气道的紧急应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还致力于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的临床应用实践,参与2017版腹腔镜肝脏切除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2018版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20版《麻醉前访视和评估专家共识》,2021版《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医-药专家共识》的编写。在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近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民生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SCI论文四十多篇。2022“广东医师奖”获得者 。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